top of page

有效管治利發展,俄烏戰爭源於美:《五十年後》節錄

  • 作家相片: snowbai0
    snowbai0
  • 3月1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圖片來源:01新聞)


最近,中國最重要的全國性政治活動,人大和政協兩個會議閉幕了。七十多年來,執政黨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制再加上兩會制,構成我們中國完整的管理體系。如果包括地方、省市政協及人大政治代表,計有接近百萬的參政人數,由他們對自己所在的地方搜集人民的意見,同時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再由中央依據所提供的資料和建議,製定政策從上至下在全國貫徹實行。這一具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有條不紊的、有效的管理一個幾千年文明的古老大國,並取得舉世有目共睹的成就。就以今年的會議為例,政協委員的提案有五六千份,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熱門內容包括民生問題、台灣問題、軍費預算問題等等。可惜的是很多香港市民不知道這個政治體系的內容,我們建議香港政府或是電台多做一些細緻的介紹政協人大的體制架構,如何從基層到中央產生的過程,會議的過程,會議的方式方法等等,列舉一些案例作生動的、深入淺出的介紹,可以讓我們的市民同胞了解為什麼中國會進步得這麼快的原因,藉以增強國家認同和自信。

 

最近有一篇關於俄烏問題的文章,作者是一位曾任聯合國高級顧問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在他過去36年時間,深度參與了東歐及前蘇聯以及俄羅斯的經濟改革和政策的制定。他認為作為一個觀察者、參與者,以接近當事人的身分表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批評了自蘇聯解體之後所奉行的單極主義政策,譴責歐洲在俄烏衝突中沒有獨立性,過度依賴美國,沒有發揮積極作用。他指出,美國通過所謂的民主基金會在很多地方興風作浪,他去過烏克蘭廣場革命現場,看到的所謂廣場革命,其實是美國一手導演派錢的顏色革命,美國正是用這種手段顛覆了烏克蘭,扶植了親美的澤連斯基政府,這也是俄烏衝突的一個原因。北約作為一個軍事組織,是因應當年的華約組織而建立,然而在華沙瓦解後,北約本應解散,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不守不向俄羅斯東擴的信諾,不斷東擴,而本應持中立以作為緩衝的烏克蘭卻想急切加入北約,這就是俄烏衝突的主要原因。綜觀俄烏衝突的整個過程,我們清楚看到美國的霸權和欺凌,也看到了烏克蘭慘痛的處境。


錄音連結:https://www.rthk.hk/radio/radio1/programme/50YearsAfter/episode/1010770  錄音版權為香港電台所有。


《五十年後》節目簡介鄧小平承諾「香港 50 年不變」,然而五十年後香港、中國以至整個世界,將經歷怎樣的變革?葉國華教授以「五十年後」為題作清談節目,談談世界、中國與香港的未來 。



Comments


© 葉國華教授 2025 版權所有    中和位育|葉國華教授網站

bottom of page